導語
2021年9月28-29日,由中國防癆協會主辦的第33屆全國學術大會暨中國防癆科技獎頒獎大會在山東省青島市成功召開。大會為全國防癆科技工作者搭建了產、學、研、用的交流平臺。全國結核病醫療機構、防治機構、科研機構的領導、相關學科的專家、科研人員到場參會,數十家結核領域企業現場展示結核病診療技術相關產業的創新技術和產品。
本次大會邀請了多名國內外一流專家與會作專題報告,除結核主會場,多個中國防癆協會分會也開設了專場會議。其中,中國防癆協會結核病轉化醫學專業分會主辦召開了“結核病科學創新與成果轉化”專場。
主會場報告剪影
中國防癆協會劉劍君理事長作題為《中國結核病防治策略沿革》的報告,針對WHO結核病控制策略與目標沿革,梳理了結核病防治行動的愿景、目標、里程碑和任務。劉理事長認為,我國在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中,機構職責不斷明確,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抓住防治機遇,落實中國戰略,響應世界計劃。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院士作題為《從大數據、精準醫學到核酸藥物》的報告,通過案例解析強調大數據在基因檢測、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醫學檢測治療中的重要性。陳院士認為,精準醫學的發展將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孕育巨大市場空間,在此基礎上,需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制定數據收集標準,同時推動核酸疫苗與核酸藥物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分會場報告剪影
畢利軍教授作報告
朱傳智博士作報告
陳懷永研究員作報告
陳禹主任作報告
譚云洪主任作報告
申阿東主任作報告
鄧教宇研究員作報告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畢利軍教授作題為《科技創新助力結核防控》的報告,指出要將人才、平臺和機制聯系起來,精準定位,臨床聯合科研,打造一體化平臺的重要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朱傳智博士作題為《結核病免疫學研究進展》的報告,認為宿主免疫在控制結核潛伏感染和活動性結核病中發揮重要作用。
天津市海河醫院陳懷永研究員作題為《肺臟再生基礎與轉化醫學研究進展》的報告,提出干細胞技術、類器官的研究可能會給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帶來突破。
沈陽市胸科醫院陳禹主任作題為《血清microRNA在兒童結核性胸膜炎中的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的報告,分享兒童和青少年結核性胸膜炎的研究課題并指出科研臨床聯動的重要性。
湖南省胸科醫院譚云洪主任作題為《結核病病原學診斷新產品的轉化與臨床應用》的報告,通過對比分析,得出國產、自主研發轉化的希格液體培養管性能高,且達到了臨床檢驗使用要求的結論。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申阿東主任作題為《兒童結核潛伏感染診治相關問題》的報告,指出要加強兒童LTBI管理,重視兒童密接LTBI篩查以降低結核病發病的風險。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鄧教宇研究員作題為《Rv3334影響結核分枝桿菌對葉酸拮抗劑的敏感性》的報告,通過實驗數據介紹分析,詳細闡述了Rv3334基因缺失會對結核分枝桿菌對葉酸拮抗劑的敏感性產生的影響。
最新科技創新轉化成果
體必康作為中國防癆協會優秀醫學轉化創新基地,攜最新科技創新轉化成果“細胞提取儀”亮相本次大會,并在中國防癆協會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峰論壇上正式推出新產品。
體必康全球首創、自主產權的細胞提取儀,能夠自動化處理IGRA檢測血樣,解決在開展IGRA檢測時,步驟繁瑣、依賴人工的問題,即能自動提取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代替傳統手工操作,大大提高γ干擾素釋放試驗(酶聯免疫斑點法)前處理的自動化和標準化程度,為臨床檢驗提取細胞提供一套自動、準確、穩定的解決方案。
圖 體必康展臺現場
此次會議涵蓋了結核病科研、轉化和防治等各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并對結核防治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進行了廣泛充分的交流探討。
未來,體必康會持續專注結核領域的創新和研發,同時也期待與您攜手共進,為結核病防控事業貢獻最大的力量!